研究表明接触自然对身心真的有影响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景观设计学前沿 Author 姜斌
世界那么大,为防走散,请大家
点击上方 “儿童设计大数据”→ 点选“关注公众号 ”
跟我们一起,为儿童设计!
一次关于城市景观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学术对话
(上)
姜斌
×
威廉·C·苏利文 张俊彦
姜斌
以下简称姜
美国景观教育协会(CELA)大会研究与方法类主席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环境与大众健康虚拟现实实验室主任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园境建筑学部助理教授、博导
威廉·C·苏利文
以下简称苏利文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景观设计学系教授
可持续发展与健康景观研究与设计中心主任
前美国环境科学院院长及董事委员会主席
张俊彦
以下简称张
台湾大学园艺与景观设计学系教授
健康景观与健康人群实验室主任
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
设计对人类身心健康具有一定影响。
苏利文:东京的一项研究显示拥有较多绿地的社区更能吸引老年人在户外步行[1]。对于拥有相同步行习惯的居民来说,居住在一个拥有更多绿色步行空间的社区中的居民将比居住在普通社区中的居民拥有更长的寿命。
英国的理查德·米歇尔和弗兰克·波普汉姆在2008年对邻里绿地的数量是否与人口死亡率存在关联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就英国5年内共计36.6万的死亡人口进行了研究,在排除其他影响死亡的因素后得出了以下结论:对于中低收入人群来说,邻里绿化程度越高,死亡率越低。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接触城市绿地和寿命之间存在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存在于大众人群这个尺度上,否则前面提及的这些研究不会具有如此显著的统计结果。
现在的问题是:这是怎么发生的?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又是通过何种机制发生的?我们应该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设计原则和城市规划政策,从而创造更健康的城市?
环境的健康不仅仅是指生态的健康,
亦包括居于其间的人们的身心健康。
姜: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在西方国家完成的。但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大部分的城市居民居住在高层公寓中,无法像美国那样拥有足够的空间去建造宽敞的后花园。因此,我们必须发掘不同的方式以促使人们在公共空间中接触自然。
张教授,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想台北这样的城市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张:我们需要从不同的尺度来考察“接触自然”这个问题。苏利文教授所提到的英国的研究是建立在城市绿地这一尺度上的。但是我们亦可在非常小的尺度上看待这个问题,比如公寓里的一盆花。尽管这是一个很小尺度上的环境干预,但是居住在类似于台北这样的高密度城市中的居民仍可以从中受益。
有很多研究表明人们在不同的尺度下都能因接触自然而获益。即使在不同的国家,植物都意味着健康和生命,这是不受空间限制的——在各个尺度上植物都意味着生命。
图1:印度普纳贫困的低收入社区
© William C. Sullivan
姜:我发现城市绿地与环境公平问题息息相关。富裕的家庭往往拥有更多机会进行户外锻炼和社交活动。但是,如果你来自一个城市中的低收入家庭,则很可能居住在一个缺少树木和开放空间的拥挤社区中(图1)。
在发展中国家,很多人都居住在缺乏绿色、不利于健康的社区环境中。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的公共绿地正在被转化为半公共甚至私人化的空间。富裕的社区占据着大块的滨水地段,仅为其内部居民提供优质的、私密的滨河绿地。所以城市的自然资源是在一种不公平的分配状态下对市民的健康产生影响的。
这一情况也存在于发达国家,例如居住在纽约中央公园周围公寓里的居民都来自富裕阶层,而贫民是没有机会居住在那里的。
苏利文:是的,收入水平的确是预测居民绿地占有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西方的传统里,高尔夫球场被刻意设计成狭长的形状,以便在其周围布置更多的住宅。因为投资方知道住宅的价格会因毗邻高尔夫球场而升高。
姜:的确如此。我想临近的、步行可达的城市绿地对于生活在城市低收入社区的人们来说更加重要,因为他们缺乏时间、金钱和私人交通工具前往郊野公园或远距离的自然度假村进行休闲活动。
苏利文教授,您曾经对芝加哥的一个名叫“罗伯特·泰勒之家”的高层公寓群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您和研究伙伴共同考察了社区绿地对居民,特别是对儿童的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您能为我们做一些介绍吗?
图2:芝加哥罗伯特·泰勒之家
© William C. Sullivan
苏利文:如果从直升飞机上俯瞰这个社区,这些高层公寓组团呈U或H形,从而创造出绿色的庭院空间(图2)。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庭院仍然郁郁葱葱,一些则被硬质铺地覆盖,除了少量的草地,没有其他树木(图3)。
这样的环境使我们有机会随机抽取居住在不同组团中的人们进行比较:一些人透过窗户就可看到绿地,而另外一些人只能看到寸草不生的停车场。“罗伯特·泰勒之家”拥有28栋造型完全相同的建筑,因此成为了一个理想的研究对象[2]。
图3:芝加哥罗伯特·泰勒之家空旷的公共空间
© William C. Sullivan
苏利文:在第一项研究中,我们简单地在地图上标记出人们出现在户外空间的位置,并得出了令人惊讶的结果:在栽植了树木的社区空间,有更多的成年人出现,并且逗留时间相对较长;而在没有树木的空间中,则很少有成年人出现。于是我们猜想,如果人们更愿意在树下逗留,是否会对邻里间的熟识程度产生可预测的影响?是否会对居民彼此间的社会支持或社会纽带的强度产生影响?
图4:芝加哥罗伯特·泰勒之家的居民社会关系调查
© William C. Sullivan
如果邻里之间更熟悉,
人们会更珍视自己的居住环境,
同时对待环境和社会的态度也会更积极。
苏利文: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另一项研究。我们首先对每一位受访居民所居住的公寓户外绿地进行了逐一的测量,随后在不告知受访者研究假设的情况下,询问了他们的社会关系以及与邻居之间的关系(图4)。
其结果十分惊人:所居住公寓的户外植被密度是受访者邻里交往的一个强有力、正相关的预测因素 [3] 。与寓所户外绿地较少的居民相比,拥有更多户外公共绿地的居民有更多的社交活动和来访者,并且认识更多的邻居。这表明邻里间更加愿意相互帮助和支持,居民拥有更强的社区归属感。
我想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在于绿地为人们创造了在户外逗留更长时间的机会,人们因此有机会相遇和彼此熟悉,这是一件非常积极而美好的事情。
图5:城市公园可以作为社交场所
© Bin Jiang
张:不论贫穷还是富有,与自然接触都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我想这关乎环境公平问题。政府需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仅仅建造很多钢筋混凝土的房子然后把人塞进去是不够的。人们需要绿色的活动空间,需要到户外与邻居见面和交流(图5)。
当与自然接触时,
人们会感到更加开心。
姜:我们的一些调研结果表明,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与自然接触的渴望。当与自然接触时,人们会感到更加开心,这是人的本能反应。但是有时候,城市居民生活忙碌、终日不得闲暇,以至于不懂得如何去欣赏身边的一草一木。
图6:城市绿色空间能够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和精神疲劳
© Bin Jiang
苏利文:我并不完全赞成这样的界定,即人只有去欣赏自然才能从中受益。我认为人只要与自然接触就足够了(图6)。
假设你有一条爱犬,而你对绿地的存在与否并不是很在意。但是,只要在绿地中遛狗,我就可以预言绿地将对你产生很大的益处,不论你是否欣赏它。你很可能会感到紧张的精神得到了舒缓,并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这两种结果使你变得更有效率。不论人们是否在主观上意识到了这一点,变化确实发生了。
图7:伊利诺伊大学和台湾大学之间的合作项目
© Chun-Yen Chang
姜:您认为绿地的新奇性在人们的自然反应中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吗?人们喜欢远离他们熟悉的环境,去到遥远的乡村公园或自然保护区旅行,这些地方和他们每天的生活环境完全不同。
我们能否这样认为,越具新奇性的绿地对人体健康越有益?
苏利文:我认为新奇感与远离感(远离日常生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远离感是人们精神恢复的重要预测指标。我不知道新奇感在这一问题上是否重要。我认为(仅仅)到一步之遥的户外就能体会到一种远离的感觉,远离意味着让你摆脱压力、束缚以及日常生活的负担。例如当你从实验室繁重的工作中回到家,坐在户外的一棵树下享用晚餐、呼吸新鲜空气、享受离开充满压力的实验室的时光之时,你并不会感到这有多新奇,实际上这可能是你每天都要经历的事情,但你的确产生了远离感。我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图7)。
[1] Takano, T., Nakamura, K., Watanabe, M. (2002). Urban residential environments and senior citizens’
longevity in megacity areas: The importance of walkable green spaces.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56(12), 913-918.
[2] Kuo, F. E., Bacaicoa, M., Sullivan, W. C. (1998). Transforming inner-city landscapes - Trees, sense of
safety, and preference.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30(1), 28-59.
本文节选自《景观设计学》2013年第2期“景观伦理”
《景观设计学》期刊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简称LAF)由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俞孔坚教授担任主编。LAF为双月刊,刊号为CN10-1467/TU,ISSN号2096-336X,邮发代号80-985。全彩页印刷,每期主题集中阐述,中英双语呈现。
2014年,LAF成为中国国家广电总局首批认定学术期刊;2015年,成为CSCD核心库期刊来源刊;同年,荣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年度交流类荣誉类。2016年,入选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中国“最美期刊”与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END-
本文授权转载自景观设计学,儿童设计大数据推荐发布
往期推荐
我们的小目标:
2年内,发布1000个儿童设计案例
完成度:31/1000
用1000+案例
支持“为儿童设计”
儿童设计大数据
欢迎点赞、转发,和它一同成长!